内容概要: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RM)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的理论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以修复、再生和替代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医学技术。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对先进医疗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再生医学作为一种创新疗法,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因此,当前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已从2021年的200.4亿美元增长至358.2亿美元。
相关上市企业:佰仁医疗(688198);冠昊生物(300238);正海生物(300653);迈普医学(301033)等
相关企业: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源再生医学公司;京东方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佰傲再生医学有限公司;海洋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悦清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政策;全球再生医学行业规模;企业布局;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RM),是指利用生命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材料科学、细胞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多项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实现修复、替代和增强人体内受损、病变或有缺陷的组织和器官的医学技术。
再生医学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供应环节,主要包括干细胞(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采集与储存,细胞培养基、生物活性材料、基因工程试剂等生物材料与试剂生产,以及生物反应器、3D生物打印机等医学设备。产业链中游为再生医学产品的研发生产环节,代表厂商有正海生物、华源再生医学、冠昊生物、迈普医学等。产业链下游为再生医学产品应用环节,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医美机构、科研机构等机构将再生医学产品应用至细胞再生修复、骨关节炎修复、器官修复、人工心脏瓣膜移植、胶原蛋白填充、干细胞抗衰老、免疫系统重建、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
二、产业现状
再生医学技术的出现,被称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目前再生医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地区生命科学战略布局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均出台了促进再生医学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美国于2015年在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旨在积极推动新药研发,加快审批过程,促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2017年发布再生生物医学产品研发和监督综合性政策框架;2023年,为推动“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发展,美国白宫宣布了新的明确目标和优先事项,其中,干细胞技术被列为“促进人类健康”板块的重点项目,美国政府明确提出期望在5年内提高细胞技术干预效果,在20年内增加细胞疗法的制造规模,以扩大可及性。
从国内看,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健康体系建设关注度日益提升,再生医学等领先医学技术领域也逐渐成为国家政策倾向的重点之一。早在2009年,卫生部便已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自体干细胞治疗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近年来更是接连发布《人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资源库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指出要坚持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加强再生医学、精准医疗、生物医学新技术等前沿热点领域的研发,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再生医学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对先进医疗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再生医学作为一种创新疗法,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因此,当前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已从2021年的200.4亿美元增长至358.2亿美元。
与此同时,预计随着多学科技术领域的突破与生物技术不断交叉融合,以干细胞和生物材料为主的再生医学将成为未来人类生命科学及医学诊疗新的突破口。根据再生医学联盟(ARM)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1000多家公司正在开发再生医学治疗方法和技术,其中大多数位于美国。此外目前有1000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中587项处于第二阶段,97项处于第三阶段。许多研究项目专注于将在老龄化社会中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严重疾病,以及其他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例如癌症、镰状细胞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骨折和残疾等。再生医学产业拥有广袤发展前景。根据市场预测,至2030年,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55.4亿美元。
目前再生医学行业主要包括干细胞、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器官移植等多个细分研究领域,其中,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是再生医学的核心内容。从业务收入占比来看,在全球再生医学市场中,细胞治疗市场所占市场收入比例最高,达57.7%,是目前全球再生医学产业主要收入市场;其次为组织工程,其市场收入占全球再生医学收入比例为28.3%。而其他的再生器官移植等领域仍主要处于研发阶段,市场产业化程度较低,因此所占市场份额不高。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再生医学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三、市场竞争
目前再生医学在国际上已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国内外众多企业也早已开始纷纷布局。国外领先的企业主要有强生、巴德、盖氏等。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正海生物、冠昊生物、迈普医学和佰仁医疗等。面对蓝海市场,再生医用耗材赛道新玩家也在增多,包括诺一迈尔、华源再生医学等。值得注意的是,各个企业的布局各有侧重点,例如强生布局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巴德(AugustinusBader)布局细胞修复领域、盖式(Geistlich)专注于口腔再生领域。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迈普医学”。迈普医学是一家致力于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 III 类医疗器械产品。数据显示,2024年迈普医学营业收入为2.78亿元,同比增长20.61%。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于2017年5月16日成功上市,股票简称“正海生物”。正海生物依托核心脱细胞技术,产品可实现调节、引导、促进人体自身组织细胞再生的功能。目前,正海生物已上市产品有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活性生物骨、皮肤修复膜、骨修复材料、外科用填塞海绵、自酸蚀粘接剂,广泛应用于口腔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正海生物营业收入为3.63亿元,同比下降12.19%;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741.58万元,同比增长8.68%。
四、发展趋势
1、技术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
我国再生医学行业正加速多学科交叉融合,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例如,3D生物打印技术结合生物材料创新,推动个性化组织器官制造;基因编辑与干细胞技术协同,实现精准医疗。同时,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疾病模型预测、治疗响应评估,提升诊疗效率。此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突破免疫排斥难题,拓展临床应用边界。这些技术融合将推动再生医学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形成更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为复杂疾病治疗提供新可能。
2、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产业化
国家将再生医学纳入“十四五”规划,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加速技术审批与临床转化。例如,干细胞治疗纳入优先审评通道,基因治疗产品获快速上市资格。同时,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产业集群,吸引资本涌入。2024年,上海再生医学投融资占比超全国60%,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此外,医保政策逐步覆盖再生医学产品,降低患者负担,释放市场需求。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将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动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3、临床应用与商业化加速拓展
我国再生医学临床应用正从罕见病向常见病延伸,技术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例如,干细胞治疗在骨关节炎、帕金森病等领域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启动商业化;基因编辑免疫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部分产品进入注册申报阶段。同时,医美抗衰领域成为新增长点,皮肤再生、毛发再生技术市场需求旺盛。此外,康复养老产业与再生医学结合,智能康复器械结合再生材料加速术后修复。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降低,再生医学产品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惠及更多患者。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再生医学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再生医学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再生医学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再生医学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再生医学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