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链主+集群”双轮驱动,聚力构建“9+3+N”产业链生态矩阵[图]

内容概要:潍坊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强市。2024年以来,潍坊市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科学构建"9+3+N"现代产业体系,系统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在产业布局上,重点聚焦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食品加工、汽车制造、高端铝材、纺织服装、智能农机、现代医药共9条产业链。同时,重点培育三大潜力产业链:工业母机产业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能力;磁技术产业链,抢占新材料领域制高点;新型储能产业链,布局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此外,前瞻性谋划N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梯次发展、动态调整的产业培育机制。这一产业体系既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又着眼未来产业趋势,为潍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上市企业:潍柴动力(000338.SZ)、豪迈科技(002595.SZ)、华丰股份(605100.SH)、元利科技(603217.SH)、润丰股份(301035.SZ)、亚星化学(600319.SH)、得利斯(002330.SZ)、惠发食品(603536.SH)、迈赫股份(301199.SZ)、孚日股份(002083.SZ)、歌尔股份(002241.SZ)、共达电声(002655.SZ)、沃华医药(002107.SZ)


相关企业: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山东广潍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北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9+3+N”重点产业体系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山东省潍坊市经济运行情况


潍坊市作为连接山东内陆与半岛沿海地区的战略枢纽,区位优势显著。胶济铁路大动脉贯穿全境,配合发达的港口群和高速公路网络,使潍坊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交汇节点。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贯彻落实"走在前、开新局"战略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建设现代化强市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0.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474.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028.1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为8.5:42.4:49.1,呈现服务业引领、工业支撑、农业稳固的良性发展格局。

2020-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潍坊市工业体系完备,产业优势突出,已培育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起"5+10+N"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在新兴产业领域,元宇宙、磁技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产业快速崛起,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累计荣获多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领跑全省;"十强"产业增加值实现10%的高速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0-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科技创新型企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2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3788家,282家企业入选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创新主体规模持续扩大。在2024年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评选中,潍坊市13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耀登榜,彰显了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攀升至60.8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8.02个百分点,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在企业培育方面,2024年潍坊市再创佳绩:潍柴重机、东晓生物等8家企业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博鼎精工、泽普医疗等30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位列全省第三;义和车桥、鲁丽木业等7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2-2024年潍坊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单位:家)


三、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确立为"推动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战略任务。在这一国家战略导向下,潍坊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既肩负着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政治责任,又面临着山东省"三个坚决"转型要求的现实挑战,形成了国家战略引领与省级转型要求相互支撑的双重驱动格局。


近年来,淮纺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潍坊市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制定《潍坊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实施《潍坊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出台《〈潍坊市支持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十条政策〉实施细则》,促进产业智能化转型;推出《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布局未来能源产业。这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覆盖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多维度的政策矩阵,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潍坊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谋划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坚持"巩固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思路,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潍坊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部署如下:一是全面巩固农业优势,实施农业全链条融合提升行动,重点培强壮大6家链主企业和一批配套骨干企业,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以上、总量达到3000亿元以上。二是大力提升工业质效。聚焦“9+3+N”产业链群建设,持续深化实化“链长制”,突出抓好链主企业带动、项目支撑、上下游合作等重点举措,加快提升产业层级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快突破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增量提质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四是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重点布局方向


山东省潍坊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潍坊市作为山东省制造业核心城市,通过“链长制”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起“5+10+N”现代产业体系。该体系以5个千亿级产业链为支柱,10个500亿级产业链为骨干,N个新赛道产业链为未来增长点,形成多层次、协同化的产业生态。

山东省潍坊市“5+10+N”现代产业体系


2024年以来,潍坊市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科学构建"9+3+N"现代产业体系,系统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在产业布局上,重点聚焦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食品加工、汽车制造、高端铝材、纺织服装、智能农机、现代医药共9条产业链。同时,重点培育三大潜力产业链:工业母机产业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能力;磁技术产业链,抢占新材料领域制高点;新型储能产业链,布局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此外,前瞻性谋划N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梯次发展、动态调整的产业培育机制。这一产业体系既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又着眼未来产业趋势,为潍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山东省潍坊市加速构建“9+3+N”现代产业体系


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根据《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潍坊市创新构建"一区两极"都市区空间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范式。该规划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引擎,统筹县域协同发展,通过"五同"发展策略(生态共治、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区”指紧密协同的中部联动区,包括市辖区、寿光市、安丘市、昌邑市、昌乐县,促进协同发展,建设组群城市。“两极”指青州市、临朐县西翼增长极,诸城市、高密市东翼增长极。该空间布局通过梯度推进、错位发展的策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潍坊市立足新发展格局,创新构建"四维协同"的现代化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培育壮大动力电池、生物基新材料、物联网及大数据、机器人、现代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推动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化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在双循环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在空间布局上,潍坊市系统构建"产业集群-核心平台-产业基地-产城社区"四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推动形成沿海循环低碳产业集群,中部创新智造产业集群,西南部绿色制造产业集群,东南部青潍协同产业集群等 4 个产业集群,建设中心城区的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综合保税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东潍坊经济开发区,青州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和青州市北部产业基地,山东省诸城经济开发区和诸城临港经济区,潍坊(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寿光市空港产业配套园区,高密经济开发区和高密临港经济区,山东昌邑经济开发区等13 个产业核心平台。

潍坊市重点发展区域与产业布局


潍坊市已构建起以“5+10+N”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出潍柴动力、歌尔股份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链主引领+集群发展"模式,全市80%以上配套企业实现本地化布局,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未来需重点突破氢能、工业母机等关键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青潍产业协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产业链及代表性企业


山东省潍坊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潍坊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强市,近年来在动力装备、高端化工、现代农业、氢能等产业领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依托潍柴动力、歌尔股份等龙头企业,潍坊已形成“链主引领+集群发展”的创新生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60%。未来,潍坊市新质生产力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动力装备与氢能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动力产业集群


潍坊将依托潍柴动力等龙头企业,加速氢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技术产业化,构建“制-储-运-用”全链条氢能生态。同时推动传统动力装备向电驱动、智能化转型,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动力装备创新中心。


2、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协同创新,构建智慧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以寿光蔬菜产业为标杆,潍坊将推动农业与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温室、精准育种等现代农业科技,打造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农业示范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转型。


3、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高端化工、纺织等产业新优势


潍坊将加快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向精细化、低碳化升级,推广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建设一批“灯塔工厂”。同时发展生物基材料、循环经济等新模式,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4、深化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融入胶东经济圈创新网络


潍坊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形成“制造业引领、农业赋能、绿色转型”的特色路径,未来需重点突破氢能、智慧农业、产业数字化和区域协同四大方向,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成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城市。


本文采编:CY37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开云app存款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