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正呈现快速增长与技术升级并驱的发展态势。2024年,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为573.52亿元,同比增长6.62%,折射出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高效充储电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而随着快充技术普及率提升,百瓦级快充成为旗舰手机标配;无线充电领域,磁共振技术突破功率瓶颈,车载、家居场景渗透率提高;智能家居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充储一体站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加速落地。随着技术升级推动产品溢价能力提升,有效带动市场规模扩张。
相关上市企业:奥海科技(002993)、欧陆通(300870)、京泉华(002885)、天宝集团(01979)、龙旗科技(603341)、歌尔股份(002241)、小米集团(01810)
相关企业:天津中环领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科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苹果(中国)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小鹏汽车有限公司、理想汽车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瀚川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关键词: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市场规模、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现状、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是指集成充电功能、储能功能及智能管理技术的设备,主要用于为智能终端(如手机、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提供高效、安全的能源支持。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主要分为充电类和储电类两大类,其中充电类产品包括有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充电模块、供电设备等,储电类产品包括移动电源、便携储能电源、储能电池等。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00年至2010年萌芽期,2000年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兴起,带动充电需求增长。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建立首个汽车充电站;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建成国内首个集中式充电站,主要由政府主导建设。该阶段,以基础有线充电器为主,功能单一,储能设备多为简单移动电源原型。参与者以国有企业和少数科技型企业为主,社会资本尚未大规模进入。
2011年至2015年的成长期,移动互联网爆发,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快速普及。2015年国家出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快充技术出现(如手机快充功率从5W逐步提升至20W),充电宝开始流行。无线充电技术初步应用,但效率较低。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充电器、移动电源等成为智能终端标配附件。
2016年至2020年的成熟期,技术逐步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加剧。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推动行业升级。无线充电普及(效率提升至接近有线充电),储能产品多样化(如家用光伏储能系统)。智能管理功能增强(如APP监控电量、健康状态)。快充成为手机标配(功率达40W+),充电宝容量和安全性提升。充储一体站、V2G(车网互动)设备试点应用。
2021年至今的创新期,物联网、AI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智能化、场景化方向发展。国家“双碳”目标下,储能与新能源结合需求激增。光储充一体化集成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智能充电桩,实现绿色能源循环。AI算法优化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提升能源利用率。该阶段,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从消费电子向工业、商业、户用储能全场景延伸。
三、行业产业链
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电子元器件、技术研发与创新等,其中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等,电子元器件包括芯片、电容、电阻、无线充电模块、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研发与创新涉及充电技术、电池技术等基础技术研发,如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新型电池材料研发等。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产业链中游为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广泛引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工业制造等领域。
2024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为786万台,同比下降3.79%。国内平板电脑市场承压,折射出后疫情时代消费理性的回归。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场景需求弱化,叠加产品迭代放缓,导致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而平板电脑出货量下滑,直接压缩了通用型充电器、移动电源的存量市场空间,倒逼企业转向差异化技术创新。以奥海科技为代表的头部厂商,加速布局氮化镓快充、多设备智能功率分配等技术,通过提升充电效率与设备兼容性,激活存量用户的升级需求。
同期,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4亿部,同比增长6.52%。而智能手机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5G渗透加速与AI技术赋能。算力升级驱动换机周期缩短,折叠屏等创新形态持续激活高端市场,叠加运营商套餐补贴政策,共同托举出货量攀升。智能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为充储电产品打开增量场景。一方面,5G手机对散热、充电功率的更高需求,推动散热背夹、百瓦级快充头等配件升级;另一方面,折叠屏手机渗透加速,催生车载支架式无线充电器、磁吸充电配件等新形态产品。运营商套餐补贴更成为移动电源、多口充电器等泛智能终端的推广催化剂。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18.2万辆,同比增长50.4%;其销量为307.5万辆,同比增长47.1%。其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购置税减免、牌照优惠等政策形成托底效应,叠加地方换购补贴,有效激活市场需求。这对充储电产品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适配更大功率的直流快充技术,满足用户补能效率需求;另一方面,车网互动(V2G)技术的普及,催生双向充放电管理系统的研发需求。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升级的市场倒逼机制。
其二,技术迭代驱动消费升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智能驾驶系统普及,推动产品从"合规工具"向"科技终端"转型。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与智能驾驶系统普及,推动新能源汽车从"合规工具"向"科技终端"转型。充储电产品需同步升级:在充电端,集成智能功率分配算法,实现多设备协同充电;在储能端,开发车家互联的储能系统,平衡家庭绿电与车辆补能需求。技术迭代推动充储电产业与新能源汽车创新链深度融合。
其三,出口拉动效应显著。欧洲市场碳关税倒逼产业外迁,中国车企凭借供应链优势加速出海。充储电企业需同步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在标准认证层面,适配欧标、美标等充电协议;在服务模式上,探索"充电桩+储能+换电"的海外组合解决方案。出口扩张推动充储电产业从设备制造商向能源服务运营商转型。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四、市场规模
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正呈现快速增长与技术升级并驱的发展态势。2024年,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为573.52亿元,同比增长6.62%,折射出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高效充储电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而随着快充技术普及率提升,百瓦级快充成为旗舰手机标配;无线充电领域,磁共振技术突破功率瓶颈,车载、家居场景渗透率提高;智能家居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充储一体站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加速落地。随着技术升级推动产品溢价能力提升,有效带动市场规模扩张。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例如,奥海科技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凭借其在充电器、移动电源等产品上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小米、华为等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也通过自身品牌和渠道优势,拓展了充储电产品业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能源应用创新型企业。奥海科技基于电力电子电源技术,布局了消费电子充储电、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数字能源三大领域。公司是全球充储电领域的佼佼者,2023年手机充电器市占率近17%,稳居全球第一。其客户群体包括华为、vivo、小米、OPPO等。奥海科技拥有5大研发中心、6大办事处、10大智造基地,员工超10000人。截至2024年三季度,研发投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0.62%,拥有研发人员近千人、专利700余项。此外,奥海科技还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22份,拥有自主研发的MES系统,与SAP、SRM、WMS等系统联动,形成智能制造管理系统。2024年前三季度,奥海科技营业收入为45.46亿元,同比增长27.40%;归母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下降13.77%。
天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电源领域的头部企业,深耕电源制造45年,提供“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公司主打智能充电器、便携式储能电源、逆变器等产品,与多个智能手机头部品牌深度合作,客户群体遍布海外。天宝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及专利,每年科技创新投入超1.5亿元,研发战略聚焦市场前沿技术。其产品在电能高转换效率、人性化与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天宝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惠州、达州、匈牙利、越南、墨西哥),优化供应链管理,并加速拓展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公司还积极推动绿色电源创新,2024年推出多款新型号大功率充电模组及优于国际标准的算力电源产品,新能源分部收益同比增长37.3%,占集团总收益19.5%。2024年,天宝集团总营收为53.86亿元,同比增长11.66%;毛利为10.48亿元,同比增长15.54%。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
未来行业将以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实现产品升级。快充技术方面,企业将持续研发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提升充电功率至200W以上,满足消费者对高效充电的需求。无线充电技术将突破效率瓶颈,实现更远距离、多设备同时充电,提升用户体验。智能化技术则通过AI算法、物联网等应用,使充储电产品具备自适应功率调节、设备状态监测等功能,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
2、市场需求多元化与场景化。
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多元化,包括不同功率、接口、兼容性等。同时,场景化应用将成为趋势,企业需针对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车载快充、智能家居储能系统、户外移动电源等,满足交通、居住、娱乐等多场景需求。此外,海外市场对高性价比充储电产品的需求增长,为企业拓展全球提供了广阔空间。
3、竞争格局演变与企业战略调整。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战略调整巩固地位。头部品牌市场份额集中,中小企业面临压力,部分可能通过差异化竞争或退出市场。企业战略方面,将加大快充、无线充、AI电源管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智能终端厂商合作,构建生态闭环,增强用户粘性;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规避贸易壁垒,拓展全球渠道;并与新能源车企、AI服务器厂商合作,开发适配大功率充电需求的解决方案。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我国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