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钠盐电池作为高温二次电池,凭借钠离子嵌入脱出原理,在安全性、资源储备、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及环保性方面优势显著。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从技术攻关、产业培育、示范应用到首台套扶持等多维度推动钠盐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尤其在储能领域前景广阔。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40%以上,“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超130%,为钠盐电池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并网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14个,总规模达510.235MW/1431.86MWh,落地10余省份,钠盐电池领域也实现规模化量产。当前,行业技术专利布局活跃,在制造工艺、电池管理系统、测试方法上协同创新。竞争格局呈现“头部主导、新兴突围、区域集聚”态势,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三大龙头凭借产能与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主导,新兴企业通过细分领域突围。未来,钠盐电池将沿着技术场景化深耕、应用价值化突围、产业链协同化升级路径演进,产业格局向具备技术壁垒与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上市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华阳股份(600348.SH)、超威集团(00951.HK)、正力新能(03677.HK)
相关企业: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博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芯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前海中智量子储能(深圳)有限公司、青岛宇能钠锂电池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钠能源(扬州)有限公司、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钠盐电池、核电、钠盐电池行业政策、钠盐电池行业产业链、钠盐电池发展现状、钠盐电池重点项目、钠盐电池技术专利、钠盐电池发展趋势
一、钠盐电池行业相关概述
钠盐电池(Sodium-SaltBattery)是高温钠电池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与脱出实现电能存储与释放。其核心特性突出,安全性极佳,固态电解质可抑制枝晶生长,极端测试下“不起火、不爆炸”;资源丰富,钠储量是锂的400倍以上,成本较锂电池大幅降低;长循环寿命,实验室循环次数超万次,商业化产品达6000次以上;宽温域运行,支持-40℃至70℃全温域工作;且环保性优,正负极无毒,废旧电池回收工艺简单、无重金属污染。
钠盐电池属于钠离子电池(Sodium-IonBattery,SIB)的细分品类,后者依据电解质与材料体系可划分为五大类,包括以固态电解质、高安全性为特点的钠盐电池,高能量密度但需高温运行的钠硫电池,与锂电工艺兼容、适用于低速电动车的有机系钠离子电池,以水为溶剂、安全性极高但能量密度较低的水系钠离子电池,以及理论能量密度极高但尚处实验室阶段的钠空气电池。钠盐电池技术路线聚焦正极金属氯化物掺杂改性、负极液态钠直接应用、固态β-Al₂O₃陶瓷与熔融盐复合电解质开发,以及高温陶瓷密封工艺优化,以实现钠离子高效传导与高温环境稳定性。
二、中国钠盐电池行业政策
钠盐电池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技术分支,它采用钠盐作为正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和高安全性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密集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从关键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培育、示范应用推广和首台套装备扶持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例如《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研发钠电池高性能材料并推动其规模化集成应用,为钠盐电池行业勾勒了清晰的技术发展路径并营造了有利的成长环境,正有力推动其从实验室研发加速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尤其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三、中国钠盐电池行业产业链
中国钠盐电池行业产业链由上、中、下游紧密衔接构成,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上游聚焦核心原材料供应,包括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等)、负极材料(硬碳为主)、电解液(六氟磷酸钠溶质)、隔膜(陶瓷涂覆隔膜)及钠盐(碳酸钠、氯化钠),代表企业如格林美、容百科技、多氟多、恩捷股份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材料性能并降低成本;中游为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涵盖电芯生产、电池组组装及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宁德时代、中科海钠、比亚迪等企业通过干法电极、智能化产线等工艺优化实现规模化生产;下游拓展至多元化应用场景,储能领域(电网调峰、家庭储能)占比最高,低速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及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同时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产业闭环。
储能市场是钠盐电池应用的关键领域,在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并网的推动下,新型储能需求持续攀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量的40%以上,“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超过130%。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得以延续,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蓬勃发展的储能市场为钠盐电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使其凭借高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优势,在储能领域特别是电网侧和用户侧场景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四、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凭借其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当前新型储能各技术路线中,锂电储能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钠离子电池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从实际出货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仅为0.7GWh,而2024年已达约3.7GWh,同比大幅增长428%,增长势头显著。进入2025年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进一步达到3.5GWh,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显示出该技术路线正在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多元储能技术路线的协同推进,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已从实验室研发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并网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达14个,总规模达510.235MW/1431.86MWh,项目广泛落地于河北、宁夏、云南、山东等10余个省份,标志着钠电池在电网侧与发电侧储能场景已实现百万千瓦级的装机突破。在更具技术专属性的钠盐电池领域,2025年10月,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实现规模化量产。该产品由上海奥能瑞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攻关,采用固态陶瓷电解质,具备本质安全、宽温域适应等特性,在电网储能、极端环境设施等领域前景广阔。随着该项目总体规划35亿元的投资逐步落地与产能释放,钠盐电池行业正迎来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推广的关键拐点,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安全可控与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中国钠盐电池行业的技术专利布局呈现出活跃且务实的特征,从您提供的专利信息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正沿着提升制造工艺、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完善测试方法三大方向协同推进。具体而言,以上海奥能瑞拉、西安黄河电子为代表的公司致力于通过一体化封接和专用BMS系统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与一致性;而浙江安力、山东睿能等企业则聚焦于热损测试、寿命评估等关键质量环节,开发了更精准、简化的测试方法;同时,内蒙古建亨奥能、江苏正力新能等厂商在化成工艺、电解液配方及智能温控等核心制造与安全应用环节取得了实用化突破。这些紧密围绕产业化需求的专利成果,共同推动着中国钠盐电池行业从实验室技术向规模化、高可靠性制造稳步迈进。
五、中国钠盐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初步形成“头部主导、新兴突围、区域集聚”的差异化竞争格局。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三大龙头凭借产能与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其中宁德时代依托福鼎25GWh产线及层状氧化物技术(能量密度175Wh/kg)中标南网储能项目,2025年规划产能达60GWh;比亚迪以徐州30GWh基地及普鲁士蓝正极技术推出超万次循环储能系统,主攻电网侧市场;中科海钠则通过云南锂钠混合储能电站(含40MWh钠电)及聚阴离子路线实现山西1GWh产线满产。产能分布呈现长三角、珠三角及内蒙古等集群特征,政策驱动下区域配套持续完善。新兴企业通过细分领域突围,超威集团推进安徽6.5GWh储能项目聚焦低温启动场景,瓦时动力量产8000吨/年层状正极材料并突破补钠剂技术,青钠科技以40160大圆柱电池绑定低速车需求。当前行业竞争聚焦于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及下游场景绑定,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正成为企业关键变量。
六、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钠盐电池行业未来将沿着“技术场景化深耕、应用价值化突围、产业链协同化升级”的路径演进。技术层面,不同路线将精准适配场景需求:聚阴离子体系通过材料改性强化长寿命与宽温域优势,聚焦电网储能;层状氧化物主攻能量密度与快充升级,服务动力场景;固态化技术凭借陶瓷电解质与一体化封接突破,填补极端环境应用空白,同时正负极与电解液的协同优化成为性能提升关键。应用端将摆脱“锂电补充”定位,在储能领域向构网型、调频型延伸,依托低温性能切入北方新能源并网场景;在动力领域聚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细分市场,通过混动集成发挥高功率特性,同时在两轮车、通信备电等场景实现规模化替代,产业逻辑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产业链层面,硬碳负极、聚阴离子正极等材料将实现国产化与标准化,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锁定资源供应,回收体系建设与国际标准衔接,叠加政策推动的标准体系完善,行业格局向具备技术壁垒与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路线差异化深耕,性能优化锚定场景需求
技术演进将从“多点探索”转向“场景适配型深耕”,不同技术路线形成清晰分工与协同。聚阴离子体系将持续强化长寿命、宽温域优势,通过元素掺杂、表面包覆等工艺提升结构稳定性,适配电网调峰等对循环性能要求高的场景;层状氧化物路线聚焦能量密度与快充能力升级,结合硬碳负极改性技术突破性能瓶颈。固态化方向成为高端突破点,陶瓷基电解质与多部件一体化封接等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性与极端环境适应性。同时,材料体系协同优化成为关键,正极、负极与电解液的匹配性研发将进一步释放整体性能潜力。
2、应用场景分层渗透,从补充角色转向价值主导
应用拓展将呈现“核心场景深化+细分市场突破”的格局,逐步摆脱“锂电补充”的定位。储能领域将从简单容量型向构网型、调频型等功能型方向延伸,凭借低温性能优势切入北方新能源并网场景。动力领域聚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对功率密度与成本敏感的细分市场,通过混动系统集成发挥高功率特性。此外,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两轮车等场景将成为规模化渗透的重要入口,依托安全性与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实现对传统电池的替代。产业逻辑正从“价格竞争”回归“价值创造”,通过性能差异化开辟专属市场空间。
3、产业链协同重构加速,行业格局向头部集中
产业链将从“零散配套”走向“垂直整合+生态协同”的成熟阶段。上游材料端,硬碳负极、聚阴离子正极等关键材料将实现国产化替代与工艺标准化,头部电池企业通过参股、合资等方式锁定核心资源供应。中游制造端,锂电设备兼容改造与专用工艺研发并行,推动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提升。下游将形成“电池企业+能源用户+回收企业”的闭环布局,回收体系建设与欧盟《新电池法》等国际标准衔接。政策与标准的完善将加速行业洗牌,具备技术壁垒、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将主导市场,中小玩家聚焦材料细分领域或特定场景实现差异化生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开云下载速度快不快

2026-2032年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钠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钠盐电池投资建议,中国钠盐电池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钠盐电池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