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技术攻关及发展趋势研判:液氧甲烷路线成主流,可重复使用推动规模化与航班化发射[图]

内容概要: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推进系统的核心装置,通过燃烧液态燃料与氧化剂产生推力,具有比冲高、推力可调、可重复启动等优势,广泛用于运载火箭、深空探测及载人航天等领域。近年来,国家从战略层面大力推动商业航天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技术攻关方向、优化审批流程与质量监管,地方政府如广东也推出专项措施,支持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研发与产业集群建设。2023年我国火箭发动机市场规模达87.6亿元,液体发动机占比约65%,预计2025年总规模将突破180亿元,液体发动机占比提升至约70%。在低轨卫星星座组网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商业发射频次显著增长,2024年共执行商业航天发射43次,占全国发射总量的63.2%。多家企业积极推进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迭代与工程应用,如天兵科技天火-12、中科宇航力擎二号、蓝箭航天天鹊系列等均在推力、推重比和可复用方面实现突破。可回收复用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路径,例如朱雀三号火箭预计可将单公斤发射成本控制在1.8万元以内。未来,行业将朝着规模化、高可靠、低成本方向持续发展,形成国有与民营企业协同创新、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支持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上市企业:航天科技(000901.SZ)、航天动力(600343.SH)、国鸿氢能(09663.HK)


相关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深圳驭龙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天行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灵动飞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际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氢合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宇航推进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液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政策、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产业链、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现状、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技术创新、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趋势


一、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相关概述


液体火箭发动机(LiquidRocketEngine,LRE)是航天propulsion系统的核心装置,通过燃烧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化剂(合称“推进剂”)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经喷管膨胀加速后形成高速射流,依据牛顿第三定律为火箭提供反推推力。其具有推力调节范围广、比冲(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衡量推进效率的核心指标)高、可重复启动等优势,是目前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深空探测器等主流航天装备的首选动力装置。


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可根据供应系统分为利用高压气体的挤压式和利用涡轮泵的泵压式;根据推进剂组元数分为单组元、双组元及较少用的三组元;根据所用推进剂类型分为液氧/煤油、液氧/液氢、液氧/甲烷等;根据功能与应用则可分为用于起飞和加速的主发动机/助推发动机、用于在太空中精确调整轨道的上面级/轨道机动发动机,以及用于控制飞行姿态的小推力游动/姿态控制发动机。其中,以液氧/甲烷为代表的组合因其利于重复使用的特性,成为当前商业航天发展的新趋势。

液体火箭发动机分类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始于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60年成功试车“5D52”液氧酒精发动机,打破技术封锁;20世纪70年代,随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研制氢氧发动机,1971年完成吨级氢氧发动机推力室首次点火试验;90年代,中国启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攻克高压补燃循环等关键技术;进入21世纪,新一代绿色环保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于2015年首飞,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于2016年首飞,支撑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近年来,中国提出“八年九机”目标,研制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百吨级补燃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推动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任务实施。2025年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首次整机试验圆满成功,持续推动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迈向新高度。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政策


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运输系统的核心动力装置,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运载能力、发射成本与任务可靠性,是支撑深空探测、卫星组网、太空物流等国家战略任务的关键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布局商业航天,密集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过明确高比冲发动机、可重复使用技术等攻关方向,优化发射许可审批流程,强化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等系统性举措,为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构建了“技术突破-产业转化-安全应用”的闭环发展生态。从地方政策看,2025年8月广东省率先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聚焦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热防护、高效燃烧、快速检测等“卡脖子”技术,设立省级专项攻关计划,对关键技术验证平台建设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助,同时推动液氧甲烷发动机与低轨卫星星座、直连卫星通信等场景深度融合,通过“需求牵引+技术迭代”双轮驱动,加速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发射、应用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相关政策


三、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产业链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产业链架构明晰且各环节紧密相扣。产业链上游聚焦于核心材料与零部件制造,涵盖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关键原材料,以及涡轮泵、燃烧室、喷管等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同时涉及推进剂供应系统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技术突破;中游以发动机总装与火箭制造为核心,包括模块化设计、总装测试流程优化及发射服务运营,民营航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可重复使用发动机与低成本火箭的研制;下游则将发动机集成至运载火箭等航天器,开展发射服务并延伸至各类应用服务,涵盖卫星发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产业链图谱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展现出强劲活力。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战略地位获得国家层面肯定,也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活动再创历史新高,火箭发射次数与航天器发射数量均实现显著跃升。全年共完成68次航天发射任务,其中商业航天发射(含拼车和搭载)达43次,占比高达63.2%,成为航天发射的主力。民营火箭公司共计执行12次发射任务,占全国发射总量的17.6%,发射次数较2023年略减少1次;其中成功10次,失败2次,成功率为83%,较2023年下降约9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组网需求持续释放、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加速突破,我国商业航天有望在提升发射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2020-2024年中国完成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单位:颗)


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需求量预计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商业低轨通信星座进入集中部署阶段,以上海垣信卫星“千帆星座”为例,其一期648颗卫星若按一箭18星方式发射需执行36次任务,若采用一箭36星则需18次。同时,中国星网“GW星座”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发射约1300颗卫星,约占其总体规划的10%。此外,吉利未来星座、鸿鹄三号等新兴项目陆续启动,推升2025年商业卫星发射总需求预计接近1000颗,较2024年实现十倍以上增长。以此估算,按一箭10-20星配置,全年需实施50-100次发射。目前我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超过4万颗卫星,组网发射需求持续扩大。行业正逐步朝向“航班化”发射模式演进,预计到2030年,年均发射量将不低于200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大规模星座组网、深空探测等多元化航天任务的推进,将持续推动商业运载火箭发射需求维持高位。

2025-2030年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需求量预测(单位:颗)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核心动力系统,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多家商业航天企业相继推出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技术进步。当前,行业呈现多元化技术路径与快速迭代特征,以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为主要推进剂类型,形成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的格局。民营企业在高推力、高推重比领域表现突出,如天兵科技“天火-12”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达110吨、推重比163,蓝箭航天“天鹊-12A”等液氧甲烷发动机持续突破技术边界;航天商发、中科宇航等国企则通过YF-102、力擎二号等型号推动技术成熟度提升,其中YF-209真空版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96吨,推重比80,展现不同技术路线的差异化竞争。液氧甲烷发动机因可重复使用潜力成为行业焦点,星际荣耀“焦点二号”、九州云箭“龙云”等型号推力均超100吨,而沧龙一号等中小型发动机则瞄准商业发射细分市场,整体行业正加速向低成本、高可靠、可复用方向演进。

中国商业航天10大液体火箭发动机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技术创新呈现多企业发力、多技术突破的态势,各企业围绕液氧煤油、液氧甲烷推进剂路线,在核心技术与工程应用上均有显著进展:天兵科技天火-12通过冷气多次起动、3D打印等技术实现110吨推力与163高推重比,支撑天龙三号火箭垂直回收;中科宇航力擎二号以针栓喷注器、模块化设计适配可重复使用火箭,2025年2月完成首台交付;航天商发YF-209(真空版)凭借甲烷燃烧、长寿命涡轮泵技术,实现96吨真空推力与353秒比冲,完成可靠性验证;天回航天巧龙一号优化分级燃烧循环与冷却通道,85吨推力发动机工程成熟度提升;星际荣耀焦点二号改进喷注结构并减重,适配双曲线三号火箭批产交付;蓝箭航天天鹊系列实现可重复使用与二次起动,2025年4月完成第100台下线支撑规模化生产;九州云箭龙云发动机具备多次启动与深度推力调节能力,完成垂直回收试验;宇航推进沧龙一号通过模块化与智能监测,实现24小时快速复用,成本降低60%且具备海上回收能力,整体推动行业向高可靠、可重复、低成本方向迈进。

中国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技术创新情况


动力系统是火箭中成本占比最高的组成部分,其中以发动机为核心的推进系统在一级火箭中的成本占比高达54.3%,在二级火箭中也达到28.6%。当前,火箭技术正朝着低成本方向加速演进,发动机的高价值属性使得“可回收复用”成为降低发射成本的核心路径。在一次性使用火箭中,一级发动机的硬件成本占比尤为突出,通过实现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能够将此类高昂的硬件成本分摊至多次发射任务中,从而显著降低单次发射的总成本。目前,火箭回收技术已在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上实现成熟应用。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可回收技术。蓝箭航天正在研制的朱雀三号火箭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并具备一级可回收能力,预计该技术可节省约80%的火箭成本。该火箭计划实现不少于16.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届时单公斤发射价格有望控制在18000元以内,成本效率水平接近SpaceX,显示出显著的替代与竞争潜力。作为中国首款计划实现垂直回收的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三号已完成地面全系统测试,预计在首飞后将逐步形成规模化应用能力。

一级、二级火箭硬件成本结构


近年来,伴随航空航天产业的迅猛发展,火箭发动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中国火箭发动机市场规模已达87.6亿元,其中液体发动机占比约65%。在低轨卫星星座组网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到2025年,全国火箭发动机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元,液体发动机占比有望提升至69.7%左右,对应规模约125.5亿元。随着卫星星座组网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及液体可回收火箭技术不断成熟与规模化应用,到2030年,液体发动机的市场占比预计将提高至75%以上,行业总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

2023-2030年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五、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多维度突破态势:技术层面,可回收复用技术将从试验验证走向规模化商用,民营企业优化回收技术以降低发射成本,国有企业加速500吨级大推力发动机研发支撑国家重大任务,24小时快速复用技术也将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推进剂领域,液氧甲烷凭借清洁、低成本、适配复用的优势成主流,民营发动机将实现量产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国有企业也会布局相关大推力型号,同时本土化供应体系完善将降低产业链成本;生态方面,将形成“国企攻高精尖、民企占商业市场、高校供基础支撑”的协同格局,民企与卫星运营商合作开发定制化产品,国企联合科研院所突破关键技术,配套设施建设也将助力行业形成全链条能力,推动其从技术跟走向全球引领转变。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可回收与大推力技术双轮驱动,成本控制成核心竞争力


未来,可回收复用技术将从“试验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成为行业降本关键抓手。一方面,民营企业如蓝箭航天将持续优化朱雀三号一级回收技术,通过发动机多次启动、深度推力调节等升级,进一步降低单次发射成本,目标向SpaceX“猎鹰9号”的复用效率看齐;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将加速大推力发动机研发,如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500吨级YF-130液氧煤油发动机将逐步成熟,支撑重型火箭发展,满足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国家任务需求。同时,发动机维护周期将缩短,24小时快速复用技术有望普及,推动发射成本从“万元/公斤”向“千元/公斤”跨越。


2液氧甲烷成主流推进剂,绿色化与产业化并行


液氧甲烷推进剂将凭借“清洁环保+成本低廉+适配复用”的三重优势,逐步替代传统有毒推进剂,成为行业主流选择。蓝箭航天“天鹊”系列、九州云箭“龙云”发动机将实现规模化量产;国有企业也将加大液氧甲烷技术布局,开发大推力型号适配重型火箭。此外,液氧甲烷燃料的本土化供应体系将完善,从甲烷提纯到液氧制备的产业链成本将降低30%,进一步推动发动机绿色化转型,契合“双碳”目标与商业航天可持续发展需求。


3“产学研用”生态深化,商业化与国家任务协同发展


行业将形成“国有企业攻坚高精尖技术、民营企业抢占商业市场、高校院所提供基础支撑”的协同生态。一方面,民营企业将与卫星运营商深度绑定,针对低轨星座组网需求,开发定制化发动机,如适配一箭多星的中小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将联合科研院所突破极端环境材料、智能健康监测等关键技术,为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国家任务提供高性能动力。同时,商业航天发射场与发动机试车台将加速建设,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推动行业从“技术跟随”向“全球引领”转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开云下载速度快不快
开云app存款
2025-2031年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2025-2031年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开云app存款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