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近年来,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024年,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市场规模为612.2亿元,同比增长4.13%。而随着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持续下降,使得更多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并采用这项技术。例如,超高频RFID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使其在应用市场大幅增加。
相关上市企业:远望谷(002161)、信达股份(000701)、航天信息(600271)、复旦微电(688385)
相关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华为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控股有限公司、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RFID)、无线射频识别(RFID)市场规模、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现状、无线射频识别(RFID)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无线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实现无物理接触的信息传递与目标识别,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数据读写,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识别领域。按频率分类,无线射频识别(RFID)主要分为低频(LF)系统、高频(HF)系统、超高频(UHF)系统和微波系统四大类。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无线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在电磁耦合方式中,读写器的天线将读写器产生的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到定向的空间范围内,形成读写器的有效识别区域。位于读写器有效识别区域中的射频标签从读写器天线发出的电磁场中提取工作能量,并通过射频标签的内部电路及标签天线将标签中存储的数据信息传送到读写器。而空间传输通道中发生的过程可归结为3种事件模型:数据交换是目的,时序是数据交换的实现形式,能量是时序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行业发展历程
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历史可算“老兵新姿”,无线射频识别(RFID)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在历史上的首次应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40年代),其当时的功能是用于分辨敌方飞机与我方飞机。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通过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转移到民间。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最早在商业上的应用是在牲畜身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与欧洲的几家公司开始生产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当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行业产业链
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天线、封装材料等。产业链中游为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集成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零售行业、身份识别与安全管理、交通管理、金融支付、医疗与健康管理等领域。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无线射频识别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024年,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市场规模为612.2亿元,同比增长4.13%。而随着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持续下降,使得更多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并采用这项技术。例如,超高频RFID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使其在应用市场大幅增加。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RFID行业已形成“金字塔型”竞争格局,顶层为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中层为细分领域技术专精企业,底层为大量中小型标签封装厂商。远望谷、航天信息等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通过“硬件+平台+数据”生态闭环主导市场。复旦微电子、国芯物联、芯联创展等企业聚焦芯片设计、天线材料(如柔性基材)创新,推动国产化替代。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国内首家RFID行业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RFI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数量超600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参与制定并正式发布的行业标准超30项。其产品涵盖RFID芯片、电子标签、读写器、设备等100多种,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子标签生产工艺和设备。公司聚焦铁路、智慧文化、服饰零售三大业务,同时大力发展医疗、电力、烟草及其他新兴行业RFID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在铁路车号识别系统市场占有率超50%,覆盖全国7万公里铁路线;为全球超4000家图书馆提供RFID管理方案;为阿迪达斯、波司登等提供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2024年,远望谷营业收入为5.46亿元,同比下降9.25%;研发投入金额为0.71亿元,同比下降1.37%。
深圳市国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国家认证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RFID核心技术研发。公司是国内率先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中高端读写器芯片的企业。基于完全自主设计且具有知识产权的低功耗RFID芯片,研制出读写器模组产品并大规模商用,打破欧美厂商长期垄断市场的局面。致力于加速融合RFID自动感应技术和实现智慧物联应用场景的落地,为加快中国芯片产业本土化进程贡献力量。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融合与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从单一识别向智能化感知的跨越式发展
2025年,远望谷等龙头企业已将RFID与AI、边缘计算、6G等技术深度整合,例如通过AI算法优化库存策略,实现零售库存盘点响应时间缩短至8毫秒;边缘计算则使工业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在芯片领域,国芯物联研发的第三代RFID读写器芯片灵敏度达-86dBm,支持每秒1000张标签读取,并集成AI算法实现动态环境判断。此外,量子加密RFID进入测试阶段,金融押运场景防克隆性能提升400倍,而6G与太赫兹技术的融合探索高速数据传输(如华为太赫兹系统实现每秒10GB传输速度)和广域覆盖,为RFID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应用场景深化与裂变,拓展新兴领域
RFID技术的应用边界持续扩展,从传统领域向细分市场渗透。在物流与零售领域,RFID覆盖智能仓储、无人零售等场景,例如京东物流通过UHF RFID实现货物全流程追踪,人工盘点成本降低50%。医疗领域成为新增长点,手术器械追踪系统通过标签记录灭菌次数,超限自动锁定,减少感染风险;药品冷链追溯系统合规性提升50%。工业互联网中,RFID与传感器融合方案实时采集生产数据,推动设备利用率提升。此外,新兴领域如智能农业(农产品溯源)、车联网(电子车牌自动收费)和环保(生物可降解标签)亦呈现爆发式增长,欧盟碳足迹标签强制要求更推动RFID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
3、标准化与安全性强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政策与标准体系完善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RFID列为关键感知技术;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目标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RFID等物联网相关国家标准,并参与10项以上国际标准。在安全领域,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应用于RFID通信,防止数据窃取,而国密算法在芯片中的深度集成构建安全技术体系。同时,行业面临标准化难题,如跨厂商设备互操作性测试仍存差异,需通过GB/T 35789-2025等新国标强化兼容性。随着欧盟EPCGen2v2标准推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技术适配压力增大,倒逼产业链升级。未来,标准化与安全性的双重提升将推动RFID从“标签识别”向“感知赋能”转型,为全球物联网生态提供核心支撑。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无线射频识别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无线射频识别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无线射频识别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无线射频识别行业投资前景,2025-2031年中国无线射频识别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