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地处皖、赣、鄂三省交界处,是长江流入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站",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安庆市锚定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创新实施“内搭平台筑巢引凤、外联老乡聚智汇力”双轮驱动模式,以市领导挂帅的产业链专班机制顶格推进产业升级,构建起以“创新驱动为内核、集群发展为主线、链式融合为纽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打造汽车与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双核引擎”,辐射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崛起,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空天信息未来产业新赛道,并推动现代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蝶变跃升。同时,依托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耦合,形成“支柱产业固本强链、新兴产业聚势延链、未来产业破局建链、特色产业提质补链”的梯度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出韧性更强、动能更足、结构更优的现代化产业引擎。
相关企业: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振宜汽车有限公司、雷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集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庆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威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亚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结缘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共青机电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宏昌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普利药业有限公司、联环药业(安庆)有限公司、欣凯(安庆)制药有限公司、安徽赛迈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汽朴津智能科技(安庆)有限公司
关键词:安徽省安庆市、新质生产力、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安徽省安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地处皖、赣、鄂三省交界处,是长江流入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站”,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安庆市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下,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156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其中,第二产业以7.3%的增速领跑(增加值1254亿元),彰显出“制造强市”的强劲动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32亿元,占比超过5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进入2025年,安庆市深入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战略,一季度GDP实现788.9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速提升至6.9%,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初显,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庆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以“链式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构建“双核引领、多元支撑”的“2+N”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两大主导产业以17.1%的增速强势领跑(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增长17%,化工新材料及医药增长17.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7%。更令人瞩目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19.5%的高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10%,彰显出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的良好态势。2025年1-4月,全市工业经济延续强劲发展势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攀升至8.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飙升33%,电气机械(+24%)、医药制造(+21.1%)等重点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45.4%,较2024年提高2.3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15.3%)、化工新材料及医药(+12.6%)两大核心产业继续发挥“双引擎”作用,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安庆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科创高地,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科技贷款余额实现31%的高速增长,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激增37%,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扩容至615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大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500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人才引育工作亮点纷呈,成功举办第三届“宜礼待才”人才周系列活动,安庆院士中心投入运营,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安庆)正式落户,通过13场"市校合作"活动引进4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人才高地加快构筑。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双双入选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全市获评“安徽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数字安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制造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三、安徽省安庆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新质生产力”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这一以创新为内核、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发展范式,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标志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在此战略指引下,安庆市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围绕产业提质增效与创新生态构建,密集出台《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安庆市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并聚焦县域经济与特色园区发展,推出《潜山市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3-2025年)》《安庆高新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同时以《安庆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为抓手,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政策矩阵+产业协同”双轮驱动格局,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安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一十百千”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制造名城。报告系统部署了四大关键路径,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包括着力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着力推动高技术成果转化、着力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其中,明确推动先进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安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争创省级低空经济示范区、空天信息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三是建强平台载体。提升开发区平台能级,提高供应链平台水平,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强化开放型平台联动;四是深化四链融合。将四链融合作为赋能产业发展的抓手,提升教育水准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完善金融保障政策支持科技领域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科技产业发展。这一系统性部署体现了安庆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抓手、以平台载体为支撑、以要素融合为保障的发展思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进百强、上台阶"目标提供了清晰路径和有力保障。
四、安徽省安庆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安庆市锚定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创新实施“内搭平台筑巢引凤、外联老乡聚智汇力”双轮驱动模式,以市领导挂帅的产业链专班机制顶格推进产业升级,构建起以“创新驱动为内核、集群发展为主线、链式融合为纽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打造汽车与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双核引擎”,辐射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崛起,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空天信息未来产业新赛道,并推动现代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蝶变跃升。同时,依托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耦合,形成“支柱产业固本强链、新兴产业聚势延链、未来产业破局建链、特色产业提质补链”的梯度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出韧性更强、动能更足、结构更优的现代化产业引擎。
五、安徽省安庆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安庆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处于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衢,“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
安庆市落实安徽省“一圈两屏三带五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统筹国土空间安全与发展,构建“一屏两带三区多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屏:为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属于皖西生态安全屏障,是安庆市保障生态安全,实施生态管控的重要屏障。两带:为长江和引江济淮复合廊带,包括长江和引江济淮水域及沿线地区,以绿色发展为主,兼具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修复和城镇发展。三区:为北部山地丘陵农林区、中部农业高质量生产区、城镇核心发展区。北部山地丘陵农林区属于安徽省皖西山地丘陵农林区,是安庆市开展大别山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推动山地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区域。中部农业高质量生产区属于安徽省沿江平原农业区,是安庆市开展农业生产、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建设、实施耕地整备的核心区域。城镇核心发展区属于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是安庆市中心城区与怀宁县中心城区构成的连片区域,是支撑安庆建设区域重点城市的核心地区。多中心:为安庆市市辖区为核心的市域中心,怀宁、桐城、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县(市)域中心,和以重点镇为核心的片区中心,是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安庆市依托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布局,集合长江岸线和交通走廊,规划形成“两走廊、一轴带、多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建设长江经济带制造名城。集聚发展势能,优先保障产业集群空间,引导工业园区向综合型园区转型,有序推进产城融合。安庆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聚焦“双核引领、多链协同、未来突破”战略,构建“一主一副两带”产业格局。以安庆主城区和怀宁副中心为双核,依托经开区、高新区等载体,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化升级;同步在外环发展带、沿江发展带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打造中国(安庆)航天产业城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构建“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未来产业孵化化”的梯度发展体系,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庆市重点产业企业发展呈现出"龙头引领、集群突破、创新驱动"的鲜明特征。作为安徽省汽车产业"第三极",全市拥有江淮、振宜、雷萨三大整车企业和426家配套企业,2024年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180亿元,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依托千万吨级石化基地,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60亿元,产品向电子化学品等高端领域延伸。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286家规上企业形成558亿元产值,中船ACD双燃料发动机等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拥有普利制药等重点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出赛迈特光电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天信息产业成功引进星际控股等5亿元级项目,形成"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梯次发展格局,为安庆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六、安徽省安庆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安庆市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主导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进,推动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同时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集群。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产业高端化与智能化升级加速
安庆市新质生产力正朝着产业高端化与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领域,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企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例如,安徽环新集团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借助5G、云计算、AI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数字化的跨越,构建了“5G+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安庆市将继续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完成亿元技改项目100个以上,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2、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安庆市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上展现出强劲势头。生命健康与生物科技、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商业航天等产业正加速集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安庆高新区双生谷片区聚焦“双生”产业,推动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发展;安庆经开区高铁新区则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吸引了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入驻。未来,安庆市将加快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建成安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并大力发展高端“双生”制造产业,推动先进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多新的产业集群。
3、创新生态与人才引育体系持续优化
安庆市正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与人才引育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安庆市加快了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的建设,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与亿成化工的合作,成功推动了年产12万吨聚异丁烯项目的落地,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安庆市还常态化开展“宜礼待才”人才周、“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引育专项,新增高层次人才1000人,创建高级工程师工作室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未来,安庆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人才引育政策,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与人才引育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线订购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