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2024年,中国航空产业园数量为128个,同比增加14个。航空产业园数量激增,直接呼应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支持航空装备升级;民航局《“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设定通用航空器在册数2025年达3500架的目标。政策红利加速产能落地,如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规划2026年新增投资700亿元,贵州安顺航空产业城连续5年每年获5亿元财政支持。市场需求端,民航复苏(2024年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同比增18.1%)、航空货运增长(货邮量同比增22.1%)及低空经济崛起(无人机物流、城市空运场景拓展),共同推高产业景气度。
相关上市企业:中航沈飞(600760)、中航西飞(000768)、中航机载(600372)、中航光电(0021790)、中航重机(600765)、中航高科(600862)、中直股份(600038)、中航机电(002013)、中航成飞(302132)
相关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航西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宏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航空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市场规模、航空产业园行业现状、航空产业园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航空产业园是指以航空产业为主导,通过集中航空制造、研发、维修、运营等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特定区域。它通常由各级政府为促进航空产业发展升级,在所辖地特地划出一块行政区域,并利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企业聚集而成。按功能定位分类,航空产业园主要分为制造型园区、服务型园区和综合型园区三大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至2008年的起步阶段,2003年6月,我国开始建设第一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山东大高通用航空城,这标志着我国航空产业园建设的开端。到2008年底,在建设中或已经投入使用的航空产业园数量仅有8个。这一阶段,航空产业园的建设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数量较少,发展较为缓慢。
2009年至2014年的平稳增长阶段,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通航产业发展规划,市县两级政府成为设立园区的主体。2014年底,航空产业园数量增加至44个。这一阶段,随着各地对航空产业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航空产业园的数量逐渐增加,产业开始集聚,但整体发展速度相对平稳。
2015年至今的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开始,国家大力支持通航产业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下,航空产业园数量不断激增,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四年时间内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以平均每年10个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一阶段,航空产业园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链不断完善,成为推动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行业产业链
航空产业园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基础装备与服务等,其中原材料包括基础原材料如航空煤油、润滑油等,金属材料如航空钢材、镁铝合金、钛合金等,以及复合材料如陶瓷基、碳纤维、树脂基等。这些材料是航空运行、制造航空器机体、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航空产品的品质。零部件包括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传感器、航空发动机、航空紧固件等,基础装备与服务包括所需的机床、装配线等设备,以及相关的加工服务等。产业链中游为航空产业园的运营和服务环节。产业链下游为主要包括航空公司、维修企业、通航服务商等。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从增长逻辑看,国防预算提升主要服务于三大目标:练兵备战实战化、科技强军现代化、官兵保障制度化。2024年,中国国防公共财政支出为1.67亿元,同比增长5.36%。面对台海局势复杂化、国际安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适度增加军费可巩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能力。同时,预算重点投向国防科技创新、武器装备升级及后勤现代化,加速技术向战斗力转化,体现“和平发展”与“底线思维”的平衡。航空产业园作为航空产业的核心载体,与国防支出形成深度协同。从产业链看,国防预算向武器装备研发倾斜,直接推动航空产业园内企业技术创新,如高温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研发加速。同时,军用飞机订单增长带动总装、零部件制造等中游环节需求扩张,西安阎良、珠海航空产业园等龙头基地的产能协同效应凸显。下游环节,国防支出增长催生航空运营、维修等配套服务需求。珠海、沈阳等地产业园依托FBO(固定基地运营)、MRO(维护维修运行)等业态,形成“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此外,国防支出对科研的支持推动产学研融合,如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航空基地合作,突破飞控系统、新能源动力等“卡脖子”技术。未来,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加速,航空产业园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军民融合,建立“平战结合”生产线;二是强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航空产业链分工;三是培育低空经济,布局eVTOL、无人机物流等新兴场景。
四、相关政策
近年来,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这为航空产业园提供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的三维驱动,推动其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型,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未来,航空产业园将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助力中国从航空大国迈向航空强国。
五、行业现状
2024年,中国航空产业园数量为128个,同比增加14个。航空产业园数量激增,直接呼应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支持航空装备升级;民航局《“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设定通用航空器在册数2025年达3500架的目标。政策红利加速产能落地,如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规划2026年新增投资700亿元,贵州安顺航空产业城连续5年每年获5亿元财政支持。市场需求端,民航复苏(2024年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同比增18.1%)、航空货运增长(货邮量同比增22.1%)及低空经济崛起(无人机物流、城市空运场景拓展),共同推高产业景气度。
六、部分产业园情况
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显著的多极化特征,区域分化、主体多元、技术驱动与政策扶持共同塑造行业生态。从地域分布看,东部沿海产业园依托国际化资源与高端人才,主攻大飞机制造、通用航空服务及航空物流;内陆军工重镇则凭借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形成集群优势;新兴区域则通过政策倾斜,在无人机、低空经济等领域寻求突破。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由国家发改委2004年8月批复设立,2005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是国内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国家级经开区。基地构建了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包括整机制造、飞机设计、强度试验、试飞鉴定等主干产业,机载系统、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等分支产业,以及航空零部件加工、转包生产、专用装备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教育培训、通航运营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三机”(大运、新舟、翼龙)、“三材”(陶瓷基、镁锂合金、碳纤维)、“三压”(模锻液压、大型旋压、热等静压)为代表的航空特色创新体系。
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于2008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00亿元,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先进的航空制造基地。基地重点发展飞机机体、动力系统、电器电缆、控制和机载设备等产业,形成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基地吸引了中航沈飞民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等知名企业入驻,推动了航空大部件转包项目的发展。同时,基地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航空制造合作,提升了沈阳航空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七、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升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正加速技术升级步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在无人化领域,无人机物流配送、城市空运等场景已率先实现商业应用,如顺丰、京东等企业加速布局无人机物流网络。电动化方面,新能源飞机研发提速,电推进系统、混合动力技术逐步成熟,有效降低碳排放。智能化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深度融入航空制造全流程,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此外,高端复合材料、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动航空装备轻量化、定制化生产,提升产业竞争力。
2、产业集聚: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航空产业园成为产业链整合的核心载体。东部沿海地区依托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形成高端制造与国际化发展集群,如上海临港聚焦大飞机产业链,珠海航空产业园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中西部地区则依托资源与政策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如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构建“1小时配套圈”,贵州安顺建设全国航空产业城。同时,低空经济试点加速推进,湖南、安徽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城市空运等应用场景探索,推动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未来,随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深化,航空产业园将形成“研发-制造-服务”闭环生态,提升产业链韧性。
3、国际合作:深化全球技术融合
国际合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国内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加速与国际航空巨头的深度融合。如空客A320总装线在天津扩建,技术溢出效应显著;CFM发动机合资项目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国产航空装备加速“走出去”,C919等机型通过国际适航认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国际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从单一产品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升级,如中航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航空基础设施,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未来,随着国际合作深化,中国航空产业园将深度融入全球航空制造版图,提升国际话语权。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航空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重点航空产业园建设发展分析,中国航空产业园重点入驻企业经营分析,航空产业园行业投融资与招商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