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用时缩短至15天
新华社伊斯坦布尔8月4日电 土耳其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副部长恩维尔·厄斯库尔特4日说,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从中国出境到入境土耳其用时已缩短至15天。
当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一场发车仪式上,两列从中国抵达土耳其的中欧班列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分别开往波兰罗兹市、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厄斯库尔特介绍说,其中一列发自成都,运载508吨货物,从新疆阿拉山口,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东部边城卡尔斯,用时缩短至15天。
据了解,受通关效率、里海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欧班列从中国出境经“中间走廊”入境土耳其,以往用时经常超过20天。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间走廊”货运时效逐步提高。
厄斯库尔特告诉新华社记者,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用时缩短,对中国、土耳其和欧洲来说,都是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他说,未来目标是将阿拉山口至卡尔斯段用时缩短至10天。
“中间走廊”也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是一条多式联运路线,起自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里海水域、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延伸至土耳其和欧洲国家。中土两国2015年签署关于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间走廊”计划的谅解备忘录。
针对铜产品、小额包裹和巴西 美国宣布多项关税措施
新华社纽约7月30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0日签署多项行政令和公告,从8月1日起对进口的铜半成品和铜含量高的衍生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从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
根据美国白宫网站7月30日发布的事实清单,特朗普当日签署公告,从8月1日起对进口的铜半成品和铜含量高的衍生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
公告称,对进口铜加征关税的依据是《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针对的产品包括铜管、铜线、铜棒和铜片等半成品以及管件、电缆、连接器和电气元件等衍生产品,未来还将把更多铜衍生产品纳入关税适用范围。
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门负责人鲍勃·布拉克特表示,美国所消费大部分铜依赖进口,“关税不会激励合适的经济行为而只会增加美国制造商的成本”。
特朗普当日还签署行政令,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届时小额包裹需缴纳适用的所有税费,但符合豁免条件的国际邮政包裹免于征税。
根据特朗普当日签署的另一份行政令,美国将从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但巴西飞机、坚果、橙汁和一些金属产品将被豁免。该措施生效后,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将提高到50%。
巴西总统卢拉在《纽约时报》7月30日刊登的专访中表示,如果特朗普威胁对巴西征收的关税落地,巴西政府将考虑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巴西计划和预算部长西蒙娜·特贝特当天批评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巴西不会在战略选择上作出妥协。
南非政府:美加征关税或致南非3万就业岗位流失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4日电 南非贸易和外交部门4日联合召开媒体吹风会表示,美国对南非输美商品征收30%高关税的政策将对南非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可能导致约3万个就业岗位流失。
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总司长西姆菲维·汉密尔顿表示,美国是仅次于欧盟和中国的南非第三大贸易伙伴,高关税将严重冲击南非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威胁约3万个就业岗位。南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失业率达32.9%,其中15至3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高达46.1%。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罗纳德·拉莫拉指出,若30%关税的政策实施,预计将导致南非经济增长下降0.2个百分点。他表示,南非目前仍在就贸易协定与美方磋商,希望达成促进产业增值和工业化发展的贸易协定,而非重蹈殖民时期掠夺性贸易关系的覆辙。
为应对美关税挑战,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当天在每周公开信中宣布,南非将设立“出口企业支持平台”,重点帮扶受冲击企业开拓市场、调整出口结构;同时,加快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和亚洲、中东等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提升经济韧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签署行政令,公布包括南非在内的69个贸易伙伴输美商品所适用关税税率。此举在美国国内及国际上引发反对和质疑。美方公布的新关税税率将在行政令发布7天后开始实施。
欧盟AI监管法案生效 最高罚12亿
随着欧盟人工智能法案(AI Act)的新条款于8月2日生效,AI供应商在欧洲将受到国家的监管,违规者面临最高三千五百万欧元(约台币十二亿元)罚款,而通用人工智能(GPAI)也被纳入监管。
在国家监管方面,8月2日起成员国须通知欧盟执委会,将指派哪些市场监管机关来监督企业是否遵守这项AI法案。但Euronews引述民主与科技中心公平与数据计划主任卡布雷拉报导,许多成员国无法在生效日前指派监管机构。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 (CEPS) 副研究员波古茨基说,所需作业相当复杂,包括各国需建立市场监管机关、制定制裁制度,并找到具备AI、网路安全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此外,欧盟和国家层级也需妥善协调,他说,AI法案如何与一般资料保护规则(GDPR)、数位服务法和数位市场法等现有法规互动,这非常复杂且具挑战性。
同时生效的还有处罚条款,违反AI法案的公司可能被处以最高三千五百万欧元罚款,或最高相当于其全球年营业额百分之七的罚款,以较高者为准。卡布雷拉指出,成员国选择罚款的作法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此外,GPAI系统也纳入监管,这些系统包括社群平台X的Grok、Google的Gemini和OpenAI的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欧盟委员会七月发布了GPAI实践准则,规范透明度、版权及安全保障等问题,目的在协助GPAI模型供应商遵守AI法案。
欧盟执委会说,未签署该准则的公司将面临更严格审查,签署的公司则被视为遵守AI法案。美国科技巨头Meta上周表示不会签署,但Google和OpenAI等公司则表示将会签署。
消息称OpenAI筹集超80亿美元,提前完成今年400亿美元融资目标
OpenAI又推进一项重要融资计划。
据报道,OpenAI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超过80亿美元,估值达到 3000 亿美元。这一轮融资提前完成了 OpenAI 今年计划筹集 400 亿美元的目标。
在本轮融资中,Dragoneer 投资集团是最大的投资者,承诺投入 28 亿美元,这可能是单个风险投资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之一。
本轮融资吸引了来自私募股权和共同基金领域的多家“重量级资本玩家”,包括黑石集团(Blackstone)、TPG、T. Rowe Price,以及富达投资(Fidelity)、Founders Fund、红杉资本、Andreessen Horowitz、Coatue、Altimeter、D1 Capital、Tiger Global 和 Thrive Capital 等知名机构。
积极的融资结果可能有助于帮助 OpenAI 最终实现 IPO。目前,OpenAI 的估值为 3000 亿美元,稳居行业第一。此外, Anthropic 的估值约为 1500 亿美元,Databricks 的估值约为 620 亿美元,xAI 的估值约为 500 亿美元。
此前,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发布研报称,为了争夺人才、研发,OpenAI将投入高额支出,未来四年可能会烧掉460亿美元现金。
摩根大通指出,鉴于OpenAI在过去两年半里已经融资570亿美元,这一支出水平仍属“可承受范围”。预计OpenAI要到2029年才会实现盈利,投资者的耐心将会受到考验。
目前,OpenAI的业务持续增长,其年度经常性收入已从 6 月份的 100 亿美元飙升至 130 亿美元,预计年底将超过 200 亿美元。ChatGPT 的付费企业用户数量已从几个月前的 300 万增加到 500 万,显示出不断扩大迹象。
Meta出售20亿美元数据中心资产 分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成本
Meta正在加紧努力引入外部合作伙伴,以帮助资助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所需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其在一份文件中披露了该计划,将出售2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资产。科技巨头正在努力应对为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建设以及数据中心的供电成本飙升等问题。
“我们正在探索与金融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开发数据中心的方法,”Meta 首席财务官 Susan Li 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表示。虽然该公司仍希望为其大部分资本支出提供内部资金,但如果基础设施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一些项目可能会吸引“大量外部融资”,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Meta 在季报中表示,它已于 6 月批准了一项处置某些数据中心资产的计划,并将价值 20.4 亿美元的土地和在建建筑重新分类为“持有待售”。这些资产预计将在未来 12 个月内投资给第三方,用于共同开发数据中心。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制定了投资数千亿美元建设超级智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超级集群”的计划。“其中只有一个覆盖了曼哈顿足迹的很大一部分,”他说。
Alphabet风投部门据报与英伟达磋商投资Vast Data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称,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风投部门CapitalG与英伟达(Nvidia)正就投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供应商Vast Data进行谈判,这轮融资对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可能高达300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该公司正从科技巨头、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这可能使其成为最具价值的AI初创企业之一。据报,CapitalG与现有投资方英伟达正在商讨参加本轮融资。本轮融资或将在几周内完成。
总部位于纽约的Vast Data开发专为大型AI数据中心设计的存储技术,能高效处理英伟达等厂商生产的图形处理器(GPU)之间的数据传输。
爱立信为软银提供最新4G/5G网络设备,部署AI应用
爱立信通过涵盖4G和5G网络产品和系统的新商业协议加强了与软银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为软银4G/5G网络提供设备的无线电设备供应商之一,爱立信将利用自身无线电系统的产品和系统,增强日本北海道、东北、关东、北陆和东海地区以及关西部分地区的网络。
协议涵盖的频率覆盖低、中、高频段。爱立信将协助软银扩大5G独立网络覆盖范围,并利用人工智能(AI)支持先进自动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爱立信将为软银提供其最新的无线接入网(RAN)产品,包括易于安装、轻量级的Massive MIMO AIR 3255,与之前的型号相比,该设备可将能耗降低高达35%。此外,爱立信还将提供节能、高容量、超宽带的AIR 6476。
爱立信还将提供其最新一代 RAN Compute(基带),该基带针对实时AI执行进行了优化。利用AI的RAN硬件和软件将增强用户体验、覆盖范围、移动性和频谱效率,并降低能耗。
RAN Compute由爱立信芯片和众核架构(EMCA)提供支持,增强了数据存储和并行处理能力。该技术可在基带中实时执行AI,使AI部署更加轻松,并更加节能。
富士康27亿元出售俄亥俄州电动汽车工厂,将重点发展AI数据中心
随着美国对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作为英伟达关键供应商的富士康正以约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价格出售其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 (Lordstown) 的全部土地和整个工厂,此举标志着富士康将业务重点从电动汽车转向AI。
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在一份证券交易所文件中表示,将出售其位于洛兹敦的资产,并将获得约1.7亿美元的处置收益。富士康于2022年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洛兹敦汽车 (Lordstown Motors) 手中收购了这处资产,该资产前身是通用汽车的制造工厂。
富士康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AI服务器制造商,该公司表示,洛兹敦工厂未来将成为AI数据中心,富士康将在其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位接近富士康的人士表示:“此举旨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并盘活洛兹敦的资产,使其专注于公司的AI数据中心业务战略,特别是帮助客户加快在美国建设AI服务器和AI数据中心。”
该人士补充道,富士康将在稍后披露与其新客户在洛兹敦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方面合作的细节。
富士康做出这一决定之际,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多年来一直深陷需求低迷和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的泥潭。富士康与洛兹敦汽车公司因在电动汽车市场低迷时期未能达成合作及投资协议而陷入法律纠纷。富士康上周宣布,将与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份互换,以加强双方在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用于AI应用的数据中心耗电量和发热量都更大,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先进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其电力和冷却需求。
另一位接近富士康的人士表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过于疲软。目前北美电动汽车行业的产能远高于实际市场需求。重振洛兹敦工厂的举措是必要的。”
富士康已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分别扩大其为英伟达和苹果提供的AI服务器产能。此举表明,美国强劲的需求超过了该公司目前的供应能力。
自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连任以来,美国已宣布许多新的AI数据中心投资。据此前报道,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威胁下,一个AI数据中心供应链生态系统正在迅速崛起。
据富士康称,位于洛兹敦的工厂面积达620万平方英尺,是富士康在休斯顿工厂的六倍。
韩国政府推出300亿韩元项目,助力AI芯片优化设计
韩国政府已推出全面支持措施,以扩大国内人工智能(AI)半导体市场的基础。在增加国内AI半导体公司参与国家主导的AI相关项目的机会的同时,政府也在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以确保该技术能够在工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该计划旨在通过此举,赋能国内AI半导体公司,使其在由外国公司主导的国内AI生态系统中脱颖而出。
据业内人士透露,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目前正在招募企业参与总额为300亿韩元的“AI半导体优化设计支援”项目,以支持韩国AI半导体的优化设计。该项目旨在支持开发成本,确保国产神经处理单元(NPU)能够在ChatGPT等各种最新AI模型中顺利运行。
随着近年来生成式AI和专用型AI等AI模型类型的激增,为了实现AI半导体的商业化,越来越需要支持针对各个需求领域的各种AI模型。特别是,为了优化每个领域(应用领域)的AI模型,从设计阶段开始针对每种AI模型设计优化的半导体系统结构至关重要。目前,英伟达基于针对各种最新AI模型优化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为生成式AI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前景看好的行业提供定制GPU。然而,由于资金限制和开放环境的限制,韩国国内企业仅支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AI模型。因此,韩国政府计划帮助企业从设计阶段开始开发针对各种AI模型优化的产品,使国内AI半导体能够确保多功能性,从而帮助它们获得需求企业的支持。
该项目分为定制设计支持和应用支持两部分。定制设计支持旨在协助研究优化已开发的NPU,使其能够支持各种AI模型;而应用支持则涵盖将芯片提升到可测试系统级别所需的IP成本。政府还计划将该项目与正在进行的“独立AI模型开发项目(LLM)”联系起来,超越一次性研发,旨在建立一个国内LLM和NPU协同运作的综合示范生态系统。
据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和Gartner预测,全球AI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53亿美元(约21万亿韩元)增长到2027年的1194亿美元(166万亿韩元),但英伟达目前占据70%~90%的市场份额。英伟达不仅涉足硬件领域,还涉足软件生态系统,不断强化其垄断地位。韩国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中发展壮大,需要同时开展技术联动、示范基地建设和需求获取。为此,韩国政府近期正在为在各种AI相关项目中有效利用国产AI半导体奠定基础。目前,正在以使用国产AI半导体为前提,推进非首都圈地区微型数据中心(MDC)的建设,并在选拔国家代表性AI的“自主AI基础事业”中,对与国产AI半导体合作的企业给予加分,提供优惠条件。
三位外国量子模拟领域研究者获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
新华社合肥8月1日电 从位于安徽合肥的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获悉,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授予量子模拟领域的三位先驱科学家。
据悉,今年的“墨子量子奖”授予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慕尼黑大学伊曼纽尔·布洛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蒂尔曼·埃斯林格以及哈佛大学马库斯·格雷纳,以表彰其“基于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开创性地实现了玻色子与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作为强相互作用多体系统的量子模拟器,为全面研究量子物相、输运以及拓扑现象作出了杰出贡献”。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于2018年成立。基金会设立“墨子量子奖”,通过广泛邀请提名和国际专家评审,遴选和表彰国际上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与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墨子量子奖”的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25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和一枚金质奖牌。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在IEEE ISPSD发表2项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重要技术进展
近日,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的顶级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 (ISPSD) 在日本熊本市举行。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两篇高水平论文入选,向国际功率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领域的同行展示了北京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两篇论文内容涉及GaN CMOS集成技术、SiC MOSFET可靠性物理研究。论文详情如下:
1.高性能GaN CMOS集成技术
GaN CMOS逻辑电路是提升GaN功率芯片高频特性的重要技术环节。然而,当前GaN p沟道场效应管 (p-FET) 的低电流密度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多数研究聚焦于器件沟道区域的优化,然而,p-FET低电流密度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北京大学魏进团队研究发现源极电阻对电流密度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研究团队通过TCAD仿真发现源极电阻降低器件沟道处的有效栅压,从而降低器件电流密度和增大器件的沟道电阻。为优化器件源极电阻从而提升电学性能,该团队通过在器件接入区域插入一层Al0.7Ga0.3N,利用电离增强的方案有效降低器件的源极电阻。器件测试结果验证了通过源极电阻工程可有效提升GaN p-FET电流密度,测试数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以Engineering Extrinsic Resistance of E-Mode GaN p-FET towards Enhanced Current Density为题,发表于2025年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研讨会 (ISPSD), 文章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研究生段嘉霖,通讯作者是魏进研究员。
2. 一种SiC MOSFET阈值电压负漂移新机制研究
目前,SiC功率器件已在商业领域取得重大成功,但受限于当前的氧化工艺导致的较高界面陷阱,以及SiC/SiO₂界面较小的带隙差,使得阈值电压Vth不稳定性成为SiC MOSFET的一个突出难题。在同步整流等实际应用场景中,续流二极管是必不可少的元件。一方面,相比反并联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SBD),SiC MOSFET内置的体二极管凭借其更高的成本效益展现出显著优势。另一方面,为了抑制SiC MOSFET误开启现象,常使用负的栅极电压将器件关断。北京大学魏进研究员团队通过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在体二极管导通状态下施加负的栅极电压关断器件时,会引发显著的阈值电压负漂移现象。
针对这一重要发现,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物理机制:当体二极管导通时,p-well区会向JFET区注入大量空穴;在反向恢复过程中,这些空穴在漏极电场作用下加速流向源极,其中部分空穴被加在栅极上的负压吸引,通过轰击栅氧,在栅氧化层中积累固定的净正电荷,导致阈值电压漂移。该物理机制首次系统揭示了负栅偏压诱导的阈值电压不稳定性与体二极管导通的关联性。该研究以Negative Gate Bias Induced Vth Instability in SiC MOSFET: Role of Body Diode Conduction为题,发表于2025年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研讨会ISPSD。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王珮瑄和北京大学博士生劳云鸿,通讯作者为魏进研究员。
台积电准备将2nm技术转移到美国,正在亚利桑那州筹备新生产线
台积电在美国有着宏伟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美国生产尖端的N2技术,从而帮助美国在芯片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台积电的尖端芯片技术正在进入美国,目前势不可挡
自特朗普政府入主白宫以来,台积电就看到了该地区的巨大兴趣,部分原因是这家芯片巨头面临的“关税威胁”。起初,中国台湾不愿向其他国家/地区转让技术,但近年来,这种立场似乎有所改变。据报道,台积电目前正在亚利桑那州的Fab P3工厂筹备2纳米生产线。据报道,该工厂正在建设中,最早可能在2026年投产,这比该生产线在中国台湾的投产晚了将近一年。
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显然已成为企业之间的一种趋势,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正在将该法案作为韩国等国关税协议的组成部分。对于台积电来说,该公司的起步确实很艰难,尤其是在文化和物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现在,在加大投资的支持下,这家芯片公司似乎更加坚定了其在美国市场的雄心。台积电确实正在美国芯片供应链上大举进攻,表明它渴望主导这个市场。
由于大型科技公司需要与现任美国政府保持密切联系,NVIDIA、苹果和AMD等公司已准备好通过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将其供应链转移到美国,投资范围涵盖从建立生产设施到协助供应链合作伙伴完成过渡。由于所有这些公司目前都依赖台积电的芯片,因此对这家中国台湾巨头来说,在美国建立强大的芯片网络至关重要。通过将2纳米制程转移到美国,台积电确实已经选定了下一个业务地点。
预计几年后,美国国内芯片需求将大幅增加,而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现任政府优先考虑的自力更生政策。未来美国台积电关系如何发展值得关注,但目前,一切都取决于美国。
广州无人驾驶装备工作指引正在编制
8月3日,广州市政府答复省政协委员王维红的复函显示,近年来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7家企业累计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总时长超130万小时、总里程达2441万公里。同时,广州市正编制无人驾驶装备工作指引,将从全市全域层面推动多种类型、多种场景无人驾驶装备的应用。
比亚迪公布自动充电及充气机器人专利
8月1日,天眼查App显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机器人”专利公布。该机器人无需车端改造,集成充电与充气功能,通过智能判断、精准对接及闭环控制,实现自动充电、胎压监测与充气,提升智能化体验,确保安全,降低使用成本。
东风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上车
8月1日,在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东风奕派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汪俊君表示,东风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上车,拥有能量密度350Wh/kg,续航超过1000KM,-30℃里程达成率70%以上。同时,奕派科技与华为打造的高端智能全尺寸SUV也将于2026年上市。
格林美与孙学良院士团队合作,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布局
8月4日,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孙学良院士团队的战略合作,是公司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举措。孙院士作为全球顶尖固态电池专家及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技术领袖,其团队将依托前沿研发能力,深度参与公司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优化攻关。通过匹配多种电解质体系全面评估格林美高镍、富锂锰基等已量产材料性能,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化验证-迭代升级”闭环。
格林美称,孙院士以公司首席科学家身份指导研发体系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及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产线的快速转化。双方战略合作将强化格林美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产业化领先优势,加速抢占全球市场高地。
被问到此次合作的研发目标时,格林美表示,双方将重点关注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离子传输效率及结构稳定性等关键实际应用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进。推动解决固态电池在成本、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支撑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对长续航的刚性需求,并为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高安全领域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从而奠定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
据悉,孙学良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家首席科学家、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深度参与了我国固态电池领域的顶层技术路线制定与重大科研攻关统筹。孙学良院士团队由来自中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流科研人员组成,致力于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在新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电池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丰田在泰国采购中国零部件,供应链迎重大转折
据报道,丰田泰国生产基地将从中国厂商采购零部件,在2028年开始在当地生产的新款电动车上采用中国零部件。
丰田通过采用中国厂商的零部件来提升成本竞争力,这将成为以日系企业为主轴的东南亚日本汽车供应链的重大转折点。
多位相关人士透露,丰田已开始在泰国正式采购中国企业生产的零部件。
丰田向其主要交易对象、当地大型零部件企业森密集团(Summit Group)介绍了中国的内饰材料制造商“芜湖跃飞新型吸音材料”。两家企业于2025年1月在泰国新设了合资企业,打算今后在当地设立工厂,为丰田供应零部件。这被认为是日本大型车企首次主导推动中国大型零部件企业进驻当地市场。
丰田还在呼吁日系零部件企业采用中国企业的产品,包括生产模具的浙江凯华模具以及生产树脂材料的金发科技。方针是采用更多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中国零部件,此举的另一个意图被认为是促进日系企业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2025年1月~5月,日系车在泰国新车销量中的份额已有90%降至71%,而中国车的份额则上升至16%。
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正式启动,上海浦东迎来自动驾驶出行新体验
8月4日,小马智行发文称,8月1日起,小马智行正式在上海浦东启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包括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和花木区域。
小马智行作为首批获得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示范运营牌照的企业,与锦江出租合作率先推出了面向公众常态化运营的Robotaxi服务。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市民通过“小马智行”手机App或打车小程序,均可呼叫Robotaxi作为出行交通工具。
Robotaxi服务的运营线路覆盖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啦啦宝都购物中心、世纪公园、浦东足球场地铁站等核心商圈、地标场所及热门地铁。
据悉,小马智行现已通过全球累计超50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在包括极端天气、复杂路况在内的各类场景中,验证了其技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7次飞行。
NASA Lunar Trailblazer 月球探测任务失败,卫星发射第二天失联
8月5日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今日发文宣布,Lunar Trailblazer 月球探测任务终结。该任务旨在研究月球水的性质,但在2025年2月发射后的第二天,控制中心与卫星失去了联系。
NASA 表示,Lunar Trailblazer于7月31日结束月球任务。NASA 提到,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2月26日发射后第二天失去联系后,任务操作人员未能建立双向通信。
该任务旨在制作月球表面高分辨率水资源地图,并确定水的形式、数量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些地图将支持未来月球机器人和人类探索,以及商业利益,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整个太阳系中无大气天体的水循环。
Lunar Trailblazer曾搭乘 SpaceX 猎鹰9号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 26日19:16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小型卫星在发射后约48分钟按计划与火箭分离,开始前往月球的旅程。加州理工学院IPAC任务操作人员在美国东部时间20:13与小型航天器建立了通信。到了第二天,通信中断。
NASA表示,如果没有双向通信,团队无法全面诊断航天器,也无法执行推进器操作,以保持Lunar Trailblazer在其正确的飞行轨道上。
从 NASA 公告获悉,任务团队从卫星接收到的有限数据显示,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未能正确朝向太阳,导致其电池耗尽。
俄方:国际空间站至少运行到2028年 坠落入海计划草案已拟定
据俄罗斯媒体7月29日报道,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巴卡诺夫宣布,国际空间站脱离轨道坠落计划草案已经拟定完毕。根据专家评估,整个过程总共需要两年半的时间。俄美两国航天机构已经达成共识,国际空间站将至少运行到2028年,也可能会持续到2030年。
报道称,巴卡诺夫已抵达美国休斯顿,他将于7月31日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举行会谈。这将是俄美两国航天机构负责人8年来的首次会谈。
巴卡诺夫介绍,会谈议题包括推进俄美交叉载人飞行计划、延长国际空间站服役期以及国际空间站未来安全脱轨和坠落沉入指定海域等议题。
“汉产”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
北京时间2025年7月31日10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和防灾减灾领域。
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29次飞行。快舟一号甲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等特点。
印度与美国合作发射地球观测卫星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由印度和美国航天机构合力打造的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当地时间7月30日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18.5分钟后入轨。
据美联社报道,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合作发射的这颗卫星名为NISAR(全称为NASA-ISRO合成孔径雷达),搭载两个分别由NASA和ISRO建造的雷达,可以不分昼夜、不受天气限制地向地球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每六天对土地和冰面覆盖的地球表面观测一遍,发现“小至厘米”的变化。
距地面747千米的NISAR轨道覆盖了地球两极,使其能够对地球冰盖进行详细观测。
这是2024年6月22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拍摄的冰山。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NASA地球科学部门主管卡伦·圣杰曼7月28日说,“借助NISAR,我们将可以监测到自然灾害的前兆,例如地震、山体滑坡和火山活动”,还可以看到冰川、冰盖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NISAR项目耗资约15亿美元。
NISAR团队将用大约90天时间对卫星进行调试,预计10月底正式开展观测任务。
智利经济遭遇2017年以来最大矿业滑坡冲击
智利经济意外连续两月下行 矿业暴跌抵消多行业增长
6月经济活动指数意外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该国矿业断崖式下跌抵消了其他领域的增长。
衡量GDP的Imacec指数环比下降0.4%,低于彭博调查经济学家预期的0.3%增幅;同比则增长3.1%——智利央行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
随着通胀趋近目标值且经济活动符合预期,智利政策制定者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借贷成本下降及今年大选后可能组建更亲商政府等预期,正重振投资信心。尽管就业岗位增长有限且失业率高企,财长马里奥·马塞尔本周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劳动力市场将逐步改善。
智利央行数据显示,6月矿业产值骤降9.3%,创2017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相比之下,同期制造业增长2.2%,商业和服务业分别实现0.7%和0.4%的涨幅。
Pantheon宏观经济学首席拉美经济学家安德烈斯·阿巴迪亚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总体而言,这是季度末的疲弱表现,但主要归因于矿业波动。经济基本动能仍然稳固。"他表示,工资增长、通胀放缓及信贷环境改善等因素正持续支撑消费需求。
智利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这是今年首次降息。政策制定者在声明中强调,近期各项指标显示私人消费与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智利政府周三收获利好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对精炼铜豁免50%的惩罚性关税。作为智利第一大出口商品,这种红色金属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财长马塞尔随后确认,相关产品将可继续免税进入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
最新总统大选民调显示,右翼候选人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当前支持率领先,成为最可能胜选的热门人选。卡斯特在周四的竞选活动中承诺,将提议把企业所得税率从27%降至20%,并在18个月内削减60亿美元公共支出。
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定于11月16日举行,若需第二轮投票则计划在12月14日进行。
BP宣布,在巴西深水区的Bumerangue远景构造取得油气发现
BP在巴西桑托斯盆地Bumerangue区块取得重大油气发现
BP在位于桑托斯盆地的Bumerangue区块钻探了1-BP-13-SPS勘探井,该区块距里约热内卢404公里(218海里),作业水深2,372米。该井总深度达5,855米。
钻井在构造顶部以下约500米处钻遇储层,并穿透了约500米的优质盐下碳酸盐岩油气柱体,分布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
现场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BP将启动实验室分析以进一步评估储层特性及流体性质,从而更深入了解Bumerangue区块潜力。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公司计划开展进一步评价作业。
商业条款与权益
BP持有该区块100%权益,盐下石油公司(Pré-Sal Petróleo S.A.)担任产量分成合同管理者。BP于2022年12月通过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ANP)首轮产量分成公开招标竞得该区块,商业条款优越。
高管表态
BP生产与运营执行副总裁Gordon Birrell表示:"我们很高兴宣布Bumerangue这一重大发现,这是BP近25年来规模最大的油气发现。对于我们的勘探团队而言,这是今年取得的又一成功,彰显了我们发展上游业务的承诺。巴西是BP的重要战略国家,我们的目标是探索在该国建立规模化优势生产中心的潜力。"
2025年勘探成果
Bumerangue是BP今年宣布的第十个发现。此前已在特立尼达(Beryl和Frangipani)、埃及(Fayoum 5和El King)、美国海湾(Far South)、利比亚(Hasheem)和巴西(Alto de Cabo Frio Central)取得发现,并通过与埃尼集团的合资企业Azule Energy在纳米比亚和安哥拉获得突破。
产量目标
BP计划到2030年将全球上游产量提升至每日230-250万桶油当量,并具备持续增产至2035年的能力。
美铝与日本合作伙伴研究揭示镓资源潜力
美国铝业公司(Alcoa Corp.)将研究从其西澳大利亚州现有铝冶炼业务中提取半导体关键材料——镓的可行性。
这家美国最大铝生产商已与日本双日株式会社(Sojitz Corp.)及日本金属能源安全机构(JOGMEC)达成合作协议,计划从其一座氧化铝精炼厂"扩大全球镓供应"。
镓作为半导体、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的核心材料,目前中国占据近垄断地位。2023年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全面出口管制后,又于次年全面禁止对美直接供应。此后,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使得这类战略材料的供应安全备受关注。
澳大利亚美铝总裁埃尔莎贝·穆勒表示:"这一机遇有望为我们现有业务创造额外价值。"穆勒指出,此举或将展现美铝的矿物加工技术如何助力地方、国家乃至全球在科技与国防领域的战略目标实现。
美铝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州运营着三座氧化铝精炼厂,这些工厂加工来自西南部两座矿山的铝土矿。不过受市场环境影响,其重要的奎纳纳(Kwinana)精炼厂已于去年进入保养维护状态。氧化铝是铝土矿的半成品,后续可用于生产铝金属。
其他矿业巨头也正积极布局镓供应链。力拓集团正在评估其加拿大氧化铝业务的镓生产潜力,而阿联酋环球铝业则与美国军工企业雷神技术(RTX Corp.)及阿联酋塔瓦尊委员会达成了合作项目。
美铝表示将于今年就镓生产项目做出最终投资决定,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镓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