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汽车内饰是决定汽车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继家、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的趋势,因此,用户对人车交互的要求愈发严苛,汽车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汽车的品牌文化,车企也通过内饰来划分与吸引消费群体,车辆内饰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候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市场对内饰产品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内饰行业的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83.18亿元。未来,随着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要求逐渐提升,将推动行业向舒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汽车内饰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创新和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美观性、高质量的产品。
相关上市企业:继峰股份(603997)、上海沿浦(605128)、金杯汽车(600609)、天成自控(603085)、香山股份(002870)、新泉股份(603179)、一汽富维(600742)、常熟汽饰(603035)、宁波华翔(002048)、双林股份(300100)、拓普集团(601689)、申达股份(600626)等。
相关企业: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广州林骏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上海华特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富晟集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汽车内饰、市场规模、聚丙烯产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
一、汽车内饰行业概述
汽车内饰是指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及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的汽车车内零部件统称。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的工况环境比较复杂,在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型,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汽车内饰产品逐渐增多,大致可分为硬内饰、软内饰等。其中,硬内饰可细分为立柱护板、仪表板、门饰板、座椅、方向盘等产品,软内饰可细分为汽车坐垫、汽车挂件、收纳箱、汽车脚垫、顶棚内饰等产品。
汽车内饰主要使用织物、人造革、皮革等材料,其中织物容易沾染污渍、美观度较差,主要用于低端车型;人造革包含PVC革、PU革、超纤革等不同材质,PVC革、PU革多用于中端、低端车型,超纤革在耐磨、色牢度、环保等方面接近真皮,但在透气性、触感等方面相对较差。皮革具有透气性、耐用性、易保养等特性,主要用于中高端车型的座椅、方向盘、扶手、头枕、门板等部件的装饰覆盖,提高汽车内饰观赏性、档次、乘员舒适性。
汽车内饰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六大主流制造工艺,分别为:搪塑成型、PU(聚氨酯)喷涂、模内转印(IMD)、模内嵌膜(INS)、水辅注塑以及低压注塑工艺。汽车内饰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各大技术工艺均已趋于成熟,国内企业在技术工艺方面已不输领域内的海外巨头企业,未来汽车内饰领域规模与成本优势将会成为更强的竞争力。
二、汽车内饰行业相关政策
国家继续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针对新能源汽车延续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支持,有利于提振汽车消费市场信心,也有利于汽车内饰行业的整体发展。例如,2025年1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汽车改装、汽车租赁、汽车赛事、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规范有序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消费创新项目,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汽车内饰行业依托材料革新、工艺升级、集成多样化的电子功能等技术方向,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座舱驾乘体验。
三、汽车内饰行业产业链
汽车内饰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包括聚氨酯、聚丙烯、PVC、TPO、PU等化工材料,用于制造内饰件的基材和填充物,织物、真皮、人造革等,用于座椅、车顶棚、门板等的表面材料,以及用于座椅骨架等结构件的金属材料。汽车内饰行业产业链中游为零部件、内饰件生产商。汽车内饰行业产业链下游为汽车整车生产厂、汽车维修店及汽车零件制造销售商。
聚丙烯(PP)具有良好的刚性、耐腐蚀性、耐候性和加工性能,相对密度小,能减轻汽车重量,是汽车内饰制作的主要材料。自2019年以来,中国聚丙烯产业迎来了产能的快速增长。随着民营大炼化以及轻烃项目的不断推进,国内聚丙烯产能已经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并且至今仍在集中释放阶段。与此同时,国内聚丙烯工艺和新建装置正向经济性、大型化、产品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依靠催化剂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大部分新建装置的单线产能都在30万吨/年-50万吨/年,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性。在产品技术方面,国内聚丙烯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新产品,国内聚丙烯供应体量再度增加。截至2024年底,国内聚丙烯产能达到4382万吨。聚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提升了行业的整体供给能力,为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四、汽车内饰行业发展环境
汽车内饰作为汽车的附属产业,与汽车行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汽车普及率逐渐提升。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量从2015年的2450.33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128.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2.75%;销量从2015年的2459.76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143.6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2.76%。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我国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购置税减免、碳积分政策和牌照管理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扶持下,各汽车主机厂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使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5年的34.05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49.74%;销量从2015年的33.11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6.6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50.18%。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汽车内饰市场需求的增长。
五、汽车内饰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内饰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汽车的驾驶舱和客舱的重要零部件,具备汽车内部装饰、驾乘人员保护、特殊功能实现等一系列用途。汽车内饰处于汽车产业链中游的零部件制造领域,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安全需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也更多地关注舒适性和驾乘体验,因此汽车内饰的品质逐渐成为重要卖点之一,汽车内饰行业也随之迎来迅猛发展。汽车内饰包括汽车座椅、门饰板、仪表盘、扶手箱、天窗遮阳板、立柱护板等细分类别。其中,汽车座椅在汽车内饰总价值量中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仪表板总成,占比为13%。
汽车内饰是决定汽车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继家、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的趋势,因此,用户对人车交互的要求愈发严苛,汽车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汽车的品牌文化,车企也通过内饰来划分与吸引消费群体,车辆内饰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候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市场对内饰产品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内饰行业的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83.18亿元。未来,随着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要求逐渐提升,将推动行业向舒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汽车内饰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创新和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美观性、高质量的产品。
六、汽车内饰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内饰市场中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汽车内饰行业中,分为外资供应商、主机厂下属供应商、独立第三方供应商。主要品牌包括三类:外资零部件企业(如佛吉亚、安通林、丰田合成等),主机厂下属零部件供应商(如延锋汽车饰件、一汽富维、诺博汽车等)以及独立第三方内饰件企业(如新泉股份、常熟汽饰、宁波华翔等)。
1、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轻量化车身、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共八大业务板块,主要客户包括国际国内智能电动车企和传统OEM车企等。另外,成立电驱事业部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公司始终坚持研发与创新,拥有支持全球项目的研发中心和装备领先的试验中心。凭借领先的研发技术、制造技术、质量管理和全球供应能力,拓普集团与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奥迪、宝马、斯特兰蒂斯、通用、吉利、福特、奔驰、大众、理想、蔚来、小鹏、RIVIAN、LUCID等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合作伙伴。数据显示,2024年拓普集团内饰功能件生产量为959.52万套,同比增长22.14%;销售量为952.95万套,同比增长21.14%。从营收情况来看,2024年拓普集团内饰功能件营业收入为84.34亿元,同比增长28.23%。
2、江苏常熟汽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常熟汽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饰件总成产品,作为国内汽车饰件行业主要供应商之一,可为客户提供“从项目工程开发和设计,到模检具设计和制造、设备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试验和验证以及成本优化方案”的一体化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门内护板总成、仪表板总成、副仪表板总成、立柱总成、行李箱总成、衣帽架总成、塑料尾门、底护板以及模检具、设备自动化设计制造等。公司拥有十六个生产基地:常熟、长春、沈阳、北京、芜湖、成都、佛山、天津、余姚、上饶、宜宾、大连、合肥、肇庆、安庆、金华。数据显示,2024年常熟汽饰汽车饰件营业收入为55.89亿元,同比增长24.2%。
七、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
1、环保材料与可持续制造成为核心方向
汽车内饰行业正加速向环保化转型,生物基材料、再生纤维及可回收聚合物的应用比例显著提升。车企通过采用无溶剂粘合剂、低VOC皮革等绿色工艺,满足全球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内饰件可拆卸设计发展,使座椅面料、仪表板等部件更易回收利用。未来,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的全程碳足迹管理将成为竞争重点,环保认证内饰产品的溢价能力将持续增强。
2、智能化交互体验重构内饰功能边界
传统内饰件正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智能表面、触觉反馈等创新技术重新定义人车交互方式。隐藏式氛围灯与AR-HUD的整合提升座舱科技感,而抗菌涂层、空气质量监测等健康功能成为新卖点。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内饰设计更注重模式切换(驾驶/休息/办公),电动调节座椅、折叠桌板等模块化设计需求凸显,推动内饰从静态配置向动态交互系统演进。
3、个性化定制与高端质感需求持续释放
消费升级驱动内饰差异化竞争,车企通过材质混搭(如实木+铝饰条)、定制刺绣等工艺提升豪华感。小众设计风格(极简主义、复古工业风)开始渗透主流市场,推动内饰供应链柔性化改造。此外,声学优化材料与减震设计的应用提升NVH性能,结合香氛系统、座椅按摩等功能,高端车型的内饰正成为融合感官体验的“第三生活空间”,带动细分市场溢价能力提升。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中国汽车内饰行业重点企业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行业总结及企业重点客户管理建议等内容。



